《與此不同的愛》[與此不同的愛] - 第一章

的一切成規慣例。
.我已經不能再愛了,因為,我再說一遍,我的所謂愛就是意味着虐待和精神上的優勢。
我一輩子都無法想像還能有與此不同的愛,甚至有時候我想,所謂愛就是被愛的人自覺自愿地把虐待他的權利拱手贈於愛他的人。
我在自己的地下室的幻想的所謂愛,也無非是一種搏鬥,由恨開始,以精神上的征服結束,至於以後拿被征服的對象怎麼辦,我無法想像了。
類似這樣的文字充斥全書,自我貶損之劇烈、自我剖析之深刻可見一斑。
先進的西方啟蒙思想企圖馴服熱血極端的傳統東正教信條卻屢屢受阻,十年苦役讓一個知識分子長期遠離精英主義……這些經歷造成了陀在書中近乎病態癲狂的自我表達風格。
精神分裂,崩潰扭曲,自相矛盾,瘋言瘋語,自我的聲音、他人的聲音,反駁自我的聲音、嘲弄他人的聲音……這是一本非常聒噪的書。
社會文明得以維繫和長足進步需要嚴格的法律和高尚的道德,這是社會穩定的根基,我們難以想像一個道德淪喪的社會能欣欣向榮。
但是陀為這一人人皆知的道理加了一個前提—個人主義。
當個人主義成為必然趨勢,對高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追求會在上層建築和底層基礎之間剌開一個口子,透過這個口子,我們會看到人性的虛偽自私、腐敗墮落。
如果自我中心思想導致個體價值觀念和高尚道德之間的分離,應該用什麼支撐搖搖欲墜的精神世界?
用什麼支撐「我」的精神世界?
這個問題是陀在這本書里所有歇斯底里的源頭,請務必帶着這個問題讀下文,讀《地下室手記》。」
插幾句題外話:我認為有必要去找這個源頭。
我不太贊成一些讀者把這本書拆散打碎了去理解的閱讀方式,正直的人會被利用,自覺的人註定痛苦,寬容的人學不會忘卻,所以呢?
我們就要一一對應地得出三個結論嗎?
那麼全本書也許要得出幾十上百個結論了!
人的思想是一個整體,一旦我們找到那個源頭,就會發現他對所有事物的解釋是可以邏輯自洽的,下面我將舉例說明我的想法」下文列舉這本書裏面涉及到的一些人性中的「病」,「對具有高度自覺與深邃透徹…

待續...
猜你喜歡